無境文化臨床工作坊:In and Beyond Session 《青少年的愛與死.死亡父親》

  • 2025/06/08 (日) ~ 2025/09/07 (日)
  • 高雄市 苓雅區 ⾼雄市苓雅區尚志街2號2樓無境文化講堂

2025/06/08(日):09:30~16:00


【青少年的愛與死】


主持人:許瑞琳:精神科專科醫師,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,現職心身美診所主治醫師


上午個案報告:


【我可以殺了你嗎?】——葉怡寧醫師


「我怕我會變成那個人……那個在捷運上殺人的人。」

封閉的房間裡,隱藏著對暴力幻想的無限恐懼。青少年階段,是攻擊性最旺盛、但也最未被整合的時期。當創傷被無聲地埋藏、羞辱悄然內化,自戀的界線也隨之動搖,攻擊成了一種防衛,也是一種渴望聯結的語言。他曾經以為,全世界只剩霸凌者與被霸凌者,直到治療中,一步步探索心中那句話:「我可以殺了你嗎?」這是對存在的試探,還是對關係的渴求?是崩潰的前奏,還是自我誕生的起點?這是一場殺與不殺之間,關於生存的對話。


理論講解:【如果你沒死,我是否就能真正開始活著?】

參考文獻:Winnicott, D. W. (1969) The Use of an Object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50:711-716


葉怡寧:國際精神分析學會(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)精神分析師,精神科專科醫師,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,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員
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
下午個案報告:


【空洞能生出什麼?】——李郁芬醫師


「我能破繭而出,成為一隻蝴蝶嗎?」

在「空」這個「洞」的邊緣,騷動的是對自我的愛,不需要客體的自我可以驕傲,把客體納入自已的自我感到完整,矛盾的是,不想要客體,又不能沒有客體。在這敏感又脆弱的危險區域,需要形成一圈堅硬的外殼,冰冷,遙遠,無感,但非無堅不摧。自戀的裂縫,猶如手腕的傷口,需要纒上一層又一層的紗布,就像在畫紙上塗滿女子肌膚的顏料,是藝術,也是手淫。治療中,沒有客體的語言,語言本身就是客體,是神諭也是謎底:「破殼後,是隻蝴蝶,還是隻蛆蟲,或是什麼也沒有?」


理論講解:【理想化與去性化】

參考文獻:Andrè Green (1983) Narcissisme de vie. Narcissisme de mort (Life Narcissism Death Narcissism)


李郁芬:精神科專科醫師,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員,個人工作室

2025/09/07(日):09:30~16:00


【死亡父親】


主持人:李詠慧: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,國際精神分析學會(IPA)精神分析師


上午個案報告:


【死亡父親之死】——李俊毅醫師


伊底帕斯三角結構中,父親占據著三分之一的位置——親近父親的唯一時機卻是他倒下那一刻,無奈母親對此嫉妒不已。原初場景的二分之一是父親——自己卻在這對關係中無處容身,徹底被遺忘。自忖是母親挽救愛情的棋子,卻注定是個全然的輸家,因為父親終究絕情拂袖而去。

父親的長相,即將淡忘,父親的體味,逐漸褪去。逝去的父親或許有朝一日會現身在移情中,是一種鬼魅般的存在。父親是一個疲憊的心理客體,既非過去也非現在,既非存在也非死亡。


理論講解:【鏡映的鏡映】

參考文獻:Rosine J. Perelberg (2009) Murdered Father; Dead Father- Revisiting the Oedipus Complex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-Analysis, 90(4):713-732


李俊毅:精神科專科醫師,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,臺灣精神分會學會會員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
下午個案報告:


【死亡父親的復甦】——楊明敏醫師


與知名的概念「死亡母親」相較之下,「死亡父親」這種說法,似乎顯得東施效顰。但是其實在精神分析的肇始,不但是佛洛伊德受到父親死亡的影響,開始了自我分析,甚至是精神分析的國際化,也是藉由鼠人,這位強迫性的個案,而成為精神分析櫥窗的展示案例,他擔心如此做,或者那麼做,會因此而危害父親,但是他的父親其實早已死亡。

本次個案討論,將以兩個案例,呈現出死亡父親的復甦、永不死亡的父親兩個主題,顯示父親不但無法被遺忘,而且無論他是死是活,總是無所不在。


理論講解:【遺忘的死亡父親】

參考文獻:Eizirik, C. L. (2015) The Father, the Father Function, the Father Principle: Some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tic Developments.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84:335-350


楊明敏:精神科專科醫師,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博士,國際精神分析學會(IPA)精神分析師

Organizer

avatar
無境文化
  • edition.utopie@gmail.com